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才能往生



「更下則如《觀經》所說惡逆之人,臨欲命終,得聆聖教,至心悔改,十念稱名,亦得往生,故云十念必生也」,這是《觀無量壽經》上講的。十惡五逆這種罪業,這經上講的墮阿鼻地獄,大惡不赦,他在臨終的時候,要是遇到一個念佛人勸他念佛,他真心悔改。能做到真心悔改,那是他過去生中的善根現前,這一生沒修善,十惡五逆,臨終回頭,真正悔改,念阿彌陀佛念十聲斷氣了,也能往生。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第十八願說的,這個法門太殊勝了。


下面老居士給我們說「行者應知」這個行者是念佛人,一定要知道。一向專念指從初發心念佛,一直到臨終最後一念這叫一向專念。「而其關鍵實在最後」,最重要的是在你臨走的那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,你才能往生,臨命終時最後的一念是阿彌陀佛。


所以助念就很重要,重要在哪裡?助念就是唯恐他最後一念忘掉了,我們用這個方法提醒,讓他最後一念是阿彌陀佛,他就決定往生。不管他這一生念佛的功夫怎麼樣,最後一念太重要了。人在最後一念往往沒有把握,煩惱習氣起現行,這個機會就失掉。念佛念一輩子,到最後一念他心裡有牽掛也不行,這些事情我們都是親身看見過的。


下面舉這個例子,「如上說惡逆之人」就是十惡五逆這種人,「十聲念佛」他只念十聲,「第一聲是初念,第十聲則命終」這也算是「從初發心直至命終均在持名」。


這個人的福報太大了,一生作惡,臨終遇到善友,他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去了。本來要墮落阿鼻地獄的,從阿鼻地獄,你看看,把他送到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,所以他符合一向念佛的宗旨,太殊勝了。


這個我們不能不曉得,這個事情是有,很難得、很稀有。所以我們念佛人千萬不要有僥倖的心理,我現在做一點壞事還不要緊,臨終我還有辦法,我還來得及,那你就錯了。


起這個念頭那是無比的惡念,要鑽阿彌陀佛本願的漏洞,這個是太可惡了,這是決定不容許的,所以這個我們不可以不知道的。人要老實、要誠懇,不能有一個惡念,有這個惡念就不好了。


    「反之,如有人念佛數十年,或於最後階段,輕視持名而改行他法,或於臨終不欣極樂而戀世間,未能念佛,是則不名一向專念」。這個事情我們也看得很多,真有,不但有,很多。到臨命終的時候,他對於這個世間有留戀,最大的留戀是親情,習氣最重。


    所以古大德在《飭終須知》裡面告訴我們,就是送往生,送往生這個人快要往生的時候,最好他的家親眷屬、他的兒女,不要讓他看見,為什麼?看見他就動心,這一動心就壞了!


   所以讓他的佛友,念佛的同修來照顧他,來送他往生。他往生之後,家親眷屬才進來,而且一般斷氣之後八個小時,家親眷屬才可以進來,他神識離開了,怕擾亂他


    真正往生,一斷氣就走了,那往生快。有的人憑助念,他斷氣他並沒有走,他靈魂還在身體的附近,這個時候念佛的功德是非常非常之殊勝,讓他聲聲都聽到佛號,最後也跟著佛號走了,這個好。要知道,念佛送往生的很多,許許多多往生真的是要靠助念,所以助念要如法,要是不如法這個麻煩就很大。

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



這都是《要解》上講的,「方能深信彌陀願力」,這句話要記住,深信,一點都不懷疑阿彌陀佛的願力,「信佛力,方能深信名號功德

我們念佛,大家都念佛,念佛的功夫不一樣,念佛的效果也不一樣、功德不一樣,什麼原因?完全看你的信力,你有一分誠信,你念佛的功德就是一分,你有十分誠敬,你念佛的功德一定是十分,那怎麼會一樣?不一樣。


我們對於名號功德,這個深信從哪裡生?你要是明白這個道理,你就曉得研習經教的重要,你對於經教愈透徹,你的信願深度就愈加深。對於經教不透徹、不了解,那個信心很薄,只可以說在阿賴耶裡面種一個善根而已,起不了作用。


別人給他說這個法門好、那個法門好,他就動搖了,他就改信別的法門,改學別的經教。這就是佛法祖師常說的,祖師們說的叫露水道心,太陽出來一曬,露水就沒有了。這就是念佛的人多,往生的人少,為什麼?信願不堅、不夠深,道理在此地。


因此,對於經教的學習就比什麼都重要,特別是在現在、往後這個時代。


在過去,我們不說很遠,過去六十年前,一甲子,我們上一代的人,傳統文化的底蘊還相當的深。那一代的人沒有學過經教,專門教他念一句阿彌陀佛,那些人老實、聽話、真幹,真能往生;一生沒有聽過經的,那時候聽經機會不容易,沒有這麼方便,一句佛號念成功。


他具備的條件就跟劉素雲居士說的一樣,她沒有長處,她老老實實告訴別人,她的長處就是六個字,老實、聽話、真幹。不過她還是聽經,深深培養她的善根福德。


因為她是現代人,得到高科技的方便,她拿到《無量壽經》的光碟,應當是我早期在新加坡所講的。我在新加坡講的《無量壽經》光碟,很快在中國國內就流通,她得到了。


那個光碟六十片,我那時候在新加坡住一個月,一天講兩個小時,六十個小時《無量壽經》講圓滿。我用的註解是李炳南老居士的眉註,我用那個本子,那時候還跟黃老居士沒接觸過。一個光碟是一個小時,早年錄的,是錄像帶錄的,以後轉成光碟。


她告訴我,她每天聽一片,就是一個小時,這一片她聽十次;換句話說,她一天聽十遍,就是一片聽十遍,到第二天再換一片。六十天把這部經聽圓滿,圓滿之後從頭再聽,她做到一門深入、長時薰修。


所以她對這個經很熟,信願就是這麼奠定下來的,她一絲毫懷疑都沒有。老實人,真聽話、真幹,她成功了。大家聽她講,都佩服她口才好,我們中國古人常講熟能生巧,熟透了就變成自己的!


所以她那個講經教學,還是從傳統老辦法當中成就的,就是複小座,沒有別的技巧。你看一部經從頭到尾聽十遍,她巧妙得很,她的十遍不是從頭到尾一遍一遍聽十遍,她是一片聽十遍,同樣六十天,十遍圓滿


這個力量大,一天一片,重複十遍,比一天聽十片,六天就聽一遍,比那個效果好。大家都可以實驗,試試看,你就明瞭古聖先賢教學的方法妙!方法看起來很笨拙,真能收效果,不讓你起妄念。熟透了就是自己的,到自己有悟處才能發揮。

 


淨土是大乘菩薩所修





 



「以修習止觀被中機,以求生淨土被上機」。你看看上中下三種根器「初謂業障眾生,中謂凡夫二乘,是知淨土是大乘菩薩所修矣」。這是《起信論疏》裡的話。


「又《彌陀要解》謂持名,法門深妙,破盡一切戲論,斬盡一切意見。唯馬鳴、龍樹、智者、永明之流,徹底荷擔得去」,這把上根引出來了。


馬鳴、龍樹,這是古印度的祖師大德,傳記裡面所記載的,都證得初地的地位,這地位高了,初地菩薩。


智者、永明,這是中國的,智者大師是天台宗的祖師,永明延壽是中國淨土宗第六代的祖師,佛應化而來的,智者大師是釋迦牟尼佛再來的,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。


淨宗這個法門,像他們這種人才徹底,荷擔就是承擔,他才能承受,不是一般人。這個法門的深妙,破盡一切戲論,這句話就說得重,真話不是假話。


一切戲論是說什麼?不是說世間的,一切諸佛菩薩說經言教全是戲論,哪有這麼麻煩?一句阿彌陀佛不就成佛了嗎?還搞這個東西幹什麼?這句話不容易!


為什麼?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彎路,這一條路是直路,只教你一句佛號,佛號之外統統放下。多長時間成就?《彌陀經》上說,「若一日到若七日」


我們在中國歷史上看到的,執持名號念佛往生的一般都是三年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,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,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,你不就全通了?


哪要那麼多的時間去學習?這是什麼人物?誰能相信?馬鳴、龍樹、智者之流他們能相信。


斬盡一切意見,是不准你起心動念,哪裡還有什麼分別執著?斬盡一切意見這是斷煩惱、破煩惱障,破盡一切戲論是破所知障,這一句佛號兩種障礙都破掉了。


所以下面給我們說「蓋因持名一法,乃至圓至頓無上法門」,我們業障深重,初學的人哪裡知道?至是到了頂頭,圓滿極了,任何圓教不能跟它比,圓中之圓。


頓是頓超,頓中之頓,無上法門,它在八萬四千法門之上,沒有比它更高的,能相信嗎?能相信的人,那就是上根;不能相信的人,那是中下根性,這句話是真的非思量分別之所能及,故云深妙」。難信之法!權教小乘很不容易接受。


在我們一般所謂知識分子,好學的心,那都是障礙,好學是所知障,有所知障不能得定,開不了悟,妄想太多。


所以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給我們做出樣子,他十九歲離家外出參學到三十歲,參學十二年。十二年中把印度所有宗教學派裡面所修學的那些經典他全都學過,為什麼?為以後傳法的時候讓社會大眾有信心。


釋迦牟尼佛不是一個不學無術之人,他什麼都學了,王子的身分地位特殊,這大家相信他。在菩提樹下,把十二年所學的東西統統放下了。


那十二年所學的是什麼?所知障,放下的是所知障。修學過程當中他過苦行僧的生活,那是什麼?那是破煩惱障,能把煩惱習氣放下。這十二年所學的又放下,把一切所知放下。煩惱障放下了,所知障放下了,這才能開悟,才能大徹大悟、明心見性。


他那個表演是給我們後人看的。我們必須要記住,世尊一生是在做表演給我們看的,像唱戲一樣。他在《梵網經》裡面透露了身分,他這一次到這個世間來示現作佛是第八千次;換句話說,他久遠劫就成佛了


弟子當中,甚至於出家護法裡面,全都是佛菩薩再來的,來唱這台戲,他唱主角,其他的唱配角,表演給我們看的,為人演說。這個舞台就是他一生的行誼,一生都在表演,讓我們漸漸體會到事實真相。


下面教給我們修學方法,「但驀直念去」,這驀直就是一直念去,死心塌地一直念去。「不假方便」,不需要用任何方法來幫助。「不落思量」,你也不能有三心二意。這個法門,「直起直用,自得心開」。這是念佛的祕訣


古大德有提出來正助雙修,持名念佛是正修,再用其他方法來幫助,助修,正助雙修。蓮池大師告訴我們,持名念佛是正修,還用持名念佛做助修,正助全是持名。


你要不要持戒?不用持戒了,為什麼不用持戒?你二六時中都有一句阿彌陀佛,你還能破戒嗎?就圓滿了。可以說是三福、三學、六和、六波羅蜜、十願全在一句名號當中,真不可思議!理如是,事也如是。


真能這樣修行的人,你能否定他不是上根嗎?上上根人才能夠做到。底下兩句就說到了當下破盡戲論,蕩除一切計度分別。


破盡戲論,所知障斷了;除一切計度分別,煩惱障斷了,計度是見思煩惱,分別是塵沙煩惱,人家這一句佛號能斷煩惱障、能斷所知障。




ivr



祈願見聞者 咸發菩提心


念佛生極樂 還來度有情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菩提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