準提法與《金剛經》的修持


 


  修習准提法門,煞板之後的階段叫圓滿次第。這時候,並不表示你不用念咒了,可以亂動了,可以打妄想了。煞板後的境界,在准提法來說,是整個准提法門的根本核心所在,真正要去體會何謂自性本空?的時候。

  念咒、觀想心月輪、字輪,是修妙有的方法。等候到一煞板,字輪融攝于虛空中,這時,如何用心是很要緊的。當然,按照准提法的儀軌而言,融入虛空就教我們要一切放下,真正體會六祖大師向惠明禪師說的:不思善、不思惡、正與麼時,那個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?

  對佛法的般若,自性本空,有體認了,才能把握到這個境界,這可說是大休息、大圓滿。各位萬一把握不到,就多念咒語,或者回過頭來觀想LA字,從LA 字直接進入到身如透明琉璃體,觀想心月輪與字輪,重新回到生起次第。至於是否須默念咒語,倒無所謂,因為重點是在把握心月輪

  《楞嚴經》云:心精遍圓,含裹十方,又云:圓明精心,于中發化,如淨琉璃,內含寶月。我們的身心,剔透如明月,盡虛空、遍法界,皆在明月的光明中,從有相光到無相光,就從此處去體會。所以煞板並不表示已不再修法,千萬不能呆呆坐在那裡,內心要有主。

  能體會到圓滿次第,那是真的心空及第歸,也已經體會到什麼是佛了。因為圓滿次第就是佛菩薩的根本境界,把握得到,則行住坐臥,隨時回觀返照,皆非常自在、非常安祥。

  圓滿次第也相當於一部《金剛經》。《金剛經》講實相般若,對經文的了解是文字般若,能體會其中的妙境,是境界般若,重點是在讓你證入自性本空,要是你真的做到心中空蕩蕩的,而不覺得茫然,真正懂得享受空的境界,那個空性才是圓滿,才是究竟。故內心愈空靈,生命就愈充實。


學佛的重點在安心,尤其在打坐的過程中,遇到關鍵處,更要懂得如何去安頓自己的心念,譬如當你契入空相時,倘若理念不清楚,一起疑心,腦筋就轉不過來了。這時候,就須要靠智慧來導正,有道是五度如盲,般若為導。知道定下心來,才能再進一步去體會空相的境界。

  妄想來了,不去理它,它就走了。無所從來,亦無所去,這就是如來的最高境界。懂得這句話的真實含義,再把它應用於妄想的來去上,你就不會起恐慌了。我們凡夫總是在這上面起矛盾,即怕妄想又怕空,偶而空相現前,卻又不知所措了。

  真正的空是無住生心。古德云:心無所寄為無住,意無所緣為無相,念而離念為無念。無住生心的重點乃在轉化二字,的功夫純熟了,不好的會變好,好的也會變得更好。

  是智慧、是般若。佛來佛斬、魔來魔斬,佛代表好境界,也要捨。懂得捨,那個境界更寬闊,更上一層樓;魔表徵不好的境界,把不好的捨掉了,不但沒事,而且也緊接著展現出好的來。







所以說,懂得無住”——善惡不住、好壞不著,則心無所寄,意無所緣,念而離念。這是轉化的至高功夫,也是掃除我們妄想執著一把最好的金剛寶劍,亦即《金剛經》所詮釋的道理——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乃至《心經》說的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皆離不開此範疇。可見僅僅一 個,即有無窮妙用。


 






准提法的觀想是要讓我們身心達到最鬆放、最空靈的狀態。這可用《金剛經》三段式表達佛法的旨意來作說明:「莊嚴佛土者,即非莊嚴、是名莊嚴。」我們也可以說:「所謂觀想、即非觀想、是名觀想。」我們的觀想好比攝影,攝影看好目標,要調焦距,你觀想頭上有一la字放光,目標焦距輕輕一帶,就那樣感覺有了,這是先讓你的心有個收攝,也就是所謂「觀想」;而字放光則是要你心在收攝中同時能放鬆,由收攝的有相光放鬆到一無所放的無相光,這就是「即非觀想」等於達到金剛般若的境界了。金剛是比喻般若的空慧,它能摧毀一切混亂粗細的妄想煩惱,離於執着世塵,淨化掉一切的塵勞。大致說來,此即禪法「即此用,離此用」的妙有即真空、真空即妙有的悟道與行道路線。

准提咒的金剛念誦也一樣一個路子,每一個字你要念得很清楚,但同時又是不落窠臼的鬆放的。那很空靈,一無所住。這不就與「所謂觀想即非觀想,是名觀想」一樣,而為「所謂念咒,即非念咒,是名念咒」嗎?如此看來,我們的准提法的內涵和行法是與《金剛經》整個的宗旨和精神完全吻合的。反之當你在誦《金剛經》時,那也等於不觀而觀地在觀想佛法,也等於不念即念地在念咒。這真是佛法法法相通圓融的大般若佛母的修行法門啊!

大家把握到這個要領,觀想念咒都會很輕鬆,絕對不要過度著意而緊張。整個准提儀軌澈頭澈尾就是大般若境界的一個呈現,不管金剛念誦使生理地水火風四大的變化也好;準提咒念完後觀想「身心渾入虛空,虛空就是我,我就是虛空,亦無虛空之量可得,空中十方起大風輪」的空有交融也好;乃至到了「亦無虛空可得」的畢竟空也好,就是告訴我們提放同時的妙趣。比如以「空中十方起大風輪」來說,可以從我們念咒語時一口氣一口氣的念來體會。一口氣一口氣就是風大的作用,你一順對了,你就知道什麼是「空中十方起大風輪」。咒語是音聲,音聲通於于風大,風大虛通,這就是一個空與有變化無礙的表現,由之可轉到意念上的空和有去體會。

念咒時由全身暖和到念得滿身大汗,然後又轉為清涼,這是火融于水。而效應上不但因而使你的身心清涼還會從清涼轉為輕安,這乃是定水、禪定之水滋潤你的全身。接著功行再進,境界又轉化,水融于金剛地,那你就到了忘我或無我的大定安穩的境界之機了。

以上只是功法由有為至無為的簡說,要在大家好好以身以心踏實地來探討體驗准提儀軌的法脈,度己度人,自利利也,為《般若心經》所言般若能「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」作佐證。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菩提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