漢傳佛教是大乘佛教, 大乘佛教有ㄧ特點就是上求佛道, 下化眾生, 佛子不僅是要自己的內心生出"出離心", 看清生命輪迴"苦"的本質, 也不忍眾生繼續沉淪受苦, 因此生起上求佛道的菩提心, 發出個人成佛前的菩薩行願, 以行菩薩道時所累積的福慧資糧來莊嚴自己未來的佛國淨土, 來與未來所要救度的眾生, 結下得度的因緣!

有些法門儀軌修法的限制就是要發菩提心! 譬如修煙供法, 發菩提心與未發菩提心的行者, 其修法的功德利益就有天壤之別, 鬼道眾生對於已發菩提心的行者都是歡喜受供, 當然功德利益就大囉! 當然修法也才安全, 護法龍天欣然護持啊!

聖嚴師父希望每位法鼓人都能受菩薩戒, 師父不能於今生救度每位佛子,  但是他知道每位受過菩薩戒的人必當能夠自度度人, 簡單來說, 受過菩薩戒的人就是已經發菩提心的人, 這戒與願保護著佛子直至成佛!

您還未受菩薩戒嗎? 或許過去生已受過戒, 但今生還未復戒, 都請受菩薩戒吧!



 


何謂菩薩戒

我們明白了菩薩的意義之後,就應該接著討論菩薩戒的問題了,因為菩薩之所以稱為菩薩,並不是平空而來的,絕不可自己以為是菩薩,他就是菩薩了。菩薩之名,是由佛法而來,如要成為菩薩,自然要來求之於佛法。簡單的說:菩薩是由於受了菩薩戒而來。又因諸佛均由於受持菩薩戒而成佛,所以菩薩戒是養育三世諸佛的搖籃。


那麼,什麼叫作菩薩戒呢?菩薩所受的戒,稱為菩薩戒;要做菩薩,必須先受菩薩戒。如《梵網經》中所說,菩薩戒「是諸佛之本源,菩薩之根本;是大眾諸佛子之根本」。(《大正藏》二四.一○○四頁中)不行菩薩道,雖信佛而永不能成佛;要行菩薩道,須受菩薩戒,所以菩薩戒是一切諸佛之能成佛的根本原因,也是菩薩之所以成為菩薩的根本所在。佛子一詞在大小乘典籍中的解釋很多,根據大乘經論,以為必須是菩薩,始可因其有了成佛的種子而稱為佛子。比如《楞 伽經》以八地菩薩名為最勝子,《佛性論》以初地菩薩名佛子,《瓔珞經》等則以十住菩薩名為佛子,《梵網經》則以凡是發菩提心受菩薩戒者,皆稱為佛子;根據小乘如《四分律》的觀點,以為凡是進入佛法大海,縱然是小乘,乃至僅受小乘的三皈五戒,便是佛子。我們可以看出,大乘是以成佛的種子為佛子,小乘是以佛的弟子為佛子。如今所講的大乘菩薩戒,所謂「佛子之根本」,當然是指成佛種子的根本了。


《梵網經》又說:「一切有心者,皆應攝佛戒,眾生受佛戒,即入諸佛位,位同大覺已,真是諸佛子。」(《大正藏》二四.一○○四頁上)菩薩戒是一切諸佛成佛的根本原因,所以從因位上說,稱為菩薩戒,從果位上說,便稱為佛戒。故在《梵網經》輕戒第四十一條中又稱菩薩戒為「千佛大戒」。意思是說:過去莊嚴劫中的千佛是由於受持菩薩戒而成佛,現在賢劫中的千佛,也是由於受持菩薩戒而成佛,未來星宿劫中的千佛,同樣是要受持菩薩戒才能成佛。乃至推及過去三世三劫的千佛,未來三世三劫的千佛,過去無量三世三劫的千佛,未來無量三世三劫的千佛──總之,一切眾生,一切菩薩,一切諸佛,無一不是由於受持菩薩戒而得成佛。由此可知,菩薩戒的功能之大,是大得不可思議的了。



---------節錄《戒律學綱要》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菩提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