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「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」節要(四)


早期淨宗依據的經教是三經一論,三經是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無量壽佛經》、《阿彌陀經》,一論就是這本《往生論》,天親菩薩作的,就是偈頌。這是天親菩薩修淨土法門往生到極樂世界,看到極樂世界依正莊嚴,給我們做出一份報告跟大家分享。這是一個念佛往生大成就者,內容雖然是偈頌,字數不多,可是無比的豐富。


我們這次講的是這個本子裡面的摘要,專講二十九種莊嚴。二十九種,依報有十七種,正報有佛有菩薩,佛,阿彌陀佛講了八種,菩薩說了四種,總共二十九種。二十九種把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全都介紹出來了,為什麼我們要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這二十九種莊嚴你知道之後,你就曉得為什麼要去。這是我們學了之後,不但增長信心、增長願心,有人問起淨宗,我們該給他說些什麼,都明白了。介紹極樂世界,介紹阿彌陀佛,介紹十方世界所有往生淨土的人,這才像一個彌陀弟子、淨宗學人。


第十四「莊嚴受用功德成就」


(偈言:愛樂佛法味,禪三昧為食故。)


生活當中,日常生活點點滴滴,很繁瑣,說不盡。但是我們可以將它分類,日常生活的受用雖然很多,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大類,一個是物質生活的受用,另外一個是精神生活的受用。六道裡面的眾生很苦,特別是我們現代這個時代。現在的生活,過去沒有聽說有壓力,三十年前沒有聽到,沒有這個術語,現在常常聽到工作壓力很重、生活壓力很重、精神壓力很重,常常聽到這些話。今天連我們生活,吃的東西、喝的東西都擔心,怕中毒。好像十年前還沒有這個現象,十年前任何地方吃東西放心,沒有擔心的。你看這十年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?再十年之後怎麼辦?恐怕再十年之後,擔心空氣都有污染,大概每個人都要戴口罩、戴防毒面具了。那怎麼辦?沒有辦法了。這不是好現象,不是好預兆。


還好我們這一生遇到佛法、遇到淨宗,我們今天應該有高度的警覺性,全心全力念佛求生淨土,這是我們眼前第一樁大事,絕不是開玩笑。要把佛念好,對極樂世界真相信,一點懷疑都沒有。《往生論》可以幫助我們建立信心,天親菩薩給我們做了榜樣、做了示範。今天能遇到佛法、能學佛法,福報太大了!多少人想學佛,障礙重重,不能如願。世界其他地區我們都看過了,都讓我們抱著傷感回來。這個問題有什麼辦法?自己要依教奉行,要相信佛菩薩教誨,要相信因果報應,把佛陀的教誨落實到我們的生活,叫真學佛。所學非所用,那不是學佛,那是搞佛學,學的是佛教這些常識、知識,不是智慧,不能解決我們的問題。


我們的問題就是生死輪迴的問題,如何在這一生脫離六道輪迴?這是我們學佛的第一個目標。不能脫離輪迴,你看作人這麼苦,你再到人間來,投胎來作人,下一輩子比這一輩子還要苦。我們到哪裡去?六道裡頭無論哪一道都有災難。八萬四千法門條件很高,我們做不到,那要斷煩惱、要消業障,確實做不到。須陀洹的條件要破身見、邊見、見取、戒取、邪見,單單就這個我們就做不到,那其他的更不必說了。所以今天我們能做到的只有帶業往生,煩惱不必斷,業障也可以不消,真信真願,老實念佛,往生淨土,到那個地方再斷煩惱、再消業障,只有這麼一門,除這一門沒有第二門。


看到現在大眾生活這麼苦,學習障礙這麼多,佛也看到這個情形,所以阿彌陀佛開闢這個法門,接引我們到極樂世界去,那個地方是一個非常理想修學的道場。極樂世界其實就是一個道場,那個地方學佛,阿彌陀佛親自教導,還有幫助阿彌陀佛的十方一切諸佛如來,經常到極樂世界去講學。往生極樂世界就等於往生一切諸佛國土,你都能見得到、都能聽得到。供養佛,禮敬供養,修福;聽佛的教誨,修慧。大乘佛法,福慧雙修。


「愛樂佛法味,禪三昧為食」。前面跟諸位介紹過,往生到極樂世界,我們的身體經過變化,不再是血肉之身。我們現在身體是阿賴耶的相分,需要飲食才能補充它的能量;極樂世界不需要,極樂世界的身體是法性身,直接從法性流露出來的能量,沒有通過阿賴耶。居住的環境是法性土,法性永遠不變。所以極樂世界稱之為無量壽,壽命很長,樣子沒有改變,永遠是年輕。動物,人是動物,有生老病死,植物有生住異滅,山河大地有成住壞空。極樂世界沒有這個現象,人沒有生老病死,連生都沒有,往生的時候阿彌陀佛拿著蓮花來接引你,你坐到蓮花之後,跟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,時間不長,但是在這裡頭產生不可思議的變化。蓮花是阿彌陀佛自性跟願力成就的,就在這裡面把我們從阿賴耶這個地方取的見分,見分是我們的靈魂,相分是我們的身體,全變了,都變成法性身、法性土。所以到極樂世界花開見佛,人是通過變化,不是死了出生,不是的。


花開見佛,身體多大?跟阿彌陀佛一樣大,到後面會講到。身體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,在極樂世界真的壽命很長,永遠不變。他的能量從哪裡來的?法性裡頭本來就有能量。你看惠能大師見性告訴我們,自性本來清淨、不生不滅、本自具足,具足就是它什麼都有,無量智慧、無量德能、無量相好,本無動搖。必須要知道凡是阿賴耶變現的,統統都是波動現象。自性不是阿賴耶,所以自性變現的就沒有波動現象,我們稱它作一真法界。所以極樂世界是一真法界,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,到極樂世界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加持,皆作阿惟越致菩薩。


阿惟越致菩薩是什麼等級?中國大乘裡面所說的,明心見性,見性成佛,是這個等級。不在十法界,超越六道,超越十法界,生到諸佛如來實報莊嚴土,不可思議!八萬四千法門無論哪個法門,修到這個階段,那都是多生多劫,經上常講,無量劫他才能修到。可是往生的人可以說立刻就得到,這個好事、這個便宜事到哪裡去找!問題在哪裡?問題是人家不相信。我們初接觸也不相信,哪有這麼容易?真的是易行道!許多人是當面錯過,因為對它沒有信心,所以就沒有真正發願求生淨土,這一生當中當面錯過的人不知道有多少。


極樂世界的人愛樂佛法味。佛法的滋味是什麼?覺正淨。學佛的人接受三皈,老師就把這個傳授給你。這就是我們學佛學什麼?就學這三樣東西,這三樣是一樣,一而三,三而一。也就是這真成佛,成佛的方法無量無邊,歸納到最後就是這三門,覺正淨。禪宗、性宗從覺門進去,大徹大悟,明心見性,上上根人,那不是普通人;中下根性的人,從教下。佛慈悲,當年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,為什麼?中下根性的人最多,佔百分之九十以上,這個要靠教學。所以世尊等於說辦班教學,將近三百餘會是辦班,今天講辦活動,三百多次,教學四十九年。


學佛要過佛菩薩的生活,佛菩薩的生活跟貧富貴賤沒有關係,在這個社會上,無論你是哪個階層的人,統統可以過佛菩薩的生活。《華嚴經》上有榜樣,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表演出來給我們看。五十三參裡頭,有國王大臣、有士農工商、有男女老少,還有各個不同宗教,這個社會上各個階層的人都有,全過的是佛菩薩的生活。所以大乘佛教確實可以統一,這個裡頭其味無窮,叫法味,確實不是世間能夠相比的,古人說得很正確。


極樂世界的人,每個人天天是煩惱輕,智慧長。煩惱都斷盡了,為什麼還說煩惱輕?煩惱斷盡了,習氣沒盡,特別是無始無明習氣很難斷,沒有方法斷。怎麼斷法?隨它去,不要去理它,時間長久了,自然就沒有了。要多長的時間?三個阿僧祇劫,無明習氣才斷乾淨。習氣斷乾淨了,那就真正證得無上正等正覺。你看我們通常講,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,這是印度話,翻成中國意思,無上正等正覺。


再一個,是他們的事業之一,到十方世界教化眾生。十方世界哪裡有緣就到哪裡去,有緣眾生他起心動念你知道。這個道理,賢首國師的《妄盡還源觀》裡頭講得很清楚,我們起心動念了,實報土裡面的法身菩薩個個知道。什麼叫有緣?他到這個地方來幫助你,你喜歡他,你肯聽他的,接受他的教導,這叫有緣。沒有緣的,他不來,為什麼?來的時候你不聽他的,你跟他沒緣,你不相信他。所以到你面前來示現的全是有緣眾生,他來幫助你。


所以在我們沒有成就的時候,在十方世界都要結法緣。我們每天拜佛,功課裡頭一開端就是結法緣,三拜,南無十方佛、南無十方法、南無十方僧,這就是跟十方結緣。我們功課完畢之後迴向,一定迴向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,那就是跟阿彌陀佛一樣廣結法緣!要有這個心,要有這個願,與一切眾生結法緣。那天天受用這些法,所以快樂無比!接受佛陀的教誨快樂,到十方世界去教化眾生也非常快樂。


極樂世界往生的這些菩薩們,他們陶冶在覺正淨最圓滿的境界當中,所以沒有人會感覺得身體疲倦、懈怠、退轉,絕對沒有這個現象。釋迦佛當年在世,跟我們講經說法有中斷的時候。什麼時候中斷?中夜睡眠,休息的時候中斷了,大家都止靜。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睡眠、沒有夜晚,所以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年月日,沒有這種觀念。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沒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沒有這種觀念,也沒有此界他方。這個世界無限大、無窮大,沒有人能說得出它多大。所以黃念老註解裡頭解釋,用數學裡頭的無窮大來表法。為什麼?它是法性。法相土有,有範圍,阿賴耶。我們用第六意識可以緣到宇宙的邊緣,對外;對內,能緣到阿賴耶。阿賴耶的這個範疇,第六意識統統緣得到,緣不到自性。自性不是阿賴耶的範圍,哲學裡面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,本體是自性,它緣不到。


意念是整個宇宙的造物主,善念、正念變現的是天堂,邪念、惡念變現的是地獄。地獄、天堂本來沒有,是我們念頭變現出來的。極樂世界本來也沒有,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念力變現出來的。我們要把這些道理搞清楚、搞明白,這就不是迷信,真有可能。我們修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,他發什麼願,我也發什麼願,發願之後,認真努力把它兌現、做到,往生極樂世界決定有把握。為什麼?我們對極樂世界貢獻了一分力量,就是我們的念力,那裡頭有我們一分,有我們一個股東在裡頭。這些道理你搞明白、搞通了,對於往生就有信心了,一點都不會懷疑。


在極樂世界,無論是物質的受用、精神的受用,都能做到隨心所欲,中國人所說的心想事成,極樂世界真做到了。理,就是質跟能可以互相轉變,質量能夠變成能量,能量也能變成質量。能量在虛空法界取之不盡,用之不竭,如何把能量變成物質,我們不就有享受了嗎?我們想吃東西,念頭才動,百味飲食都擺在你面前,能量變的。這是什麼?剛剛到極樂世界,習氣還沒有斷,怎麼好久沒吃東西?這個念頭一動,吃的東西都來了,都擺在面前了。這一想,現在不是在娑婆世界,在極樂世界,這個東西用不著了。這個念頭一生的時候,這個東西全部沒有了,乾乾淨淨的。所以那個世界,思衣得衣,想衣服,已經穿在身上,不必裁縫。衣服的料子都是珍寶。極樂世界珍寶是柔軟的,非常柔軟、非常薄,可以做衣服,可以穿在身上。幢幡寶蓋,真的是隨心所欲,不用操心,不用經營。這受用,物質上的受用。


    參訪善知識,樂事!十方世界第一善知識是佛陀。極樂世界的人,每天都可以親近十方諸佛如來,自己在阿彌陀佛講堂沒動,怎麼去的?化身去的,分身去的。每個人都能夠分無量無邊身,同時一念之間訪問無量無邊諸佛剎土,念頭才動,人已經到那個地方。供養佛,福報,修福;聽佛講經說法,增長智慧。他一天學多少?數不盡!一尊佛給你說一句,你參訪無量無邊諸佛,你就聽了無量無邊句佛法。在我們這個世界修一個大劫,不如在極樂世界學一天,這個地方能不去嗎?真正想成佛的人,真正想度眾生的人,就是幫助一切苦難眾生,你得學本事,沒有如來的本事,幫不了眾生。要想得到如來的本事、如來的智慧,那就到極樂世界,最理想的地方,而且我們具足充分的條件,問題就是你想不想去。


第十五「莊嚴無諸難功德成就」


偈言:永離身心惱,受樂常無閒故。


我們看到這一句,因為現在我們所受的就是一切諸難。無論是貧富貴賤、男女老少,只要你住在這個地球上,你就得受,很辛苦!我們的身有災難,第一個大災難就是飲食。你看為飲食奔波,福報大的,還能過得去;沒有福報的很苦,日子過得很辛苦、很可憐,在我們眼前比比皆是。心也有災難,憂悲苦惱,沒有間斷的時候。有憂慮、有悲傷,為什麼?佛法告訴我們,我們人生在世,一切的際遇都是業因果報。過去世修福,這一生能享福;過去生中沒修福,這一生就得受苦。受苦不甘心,於是再造業,造業就更苦,苦上加苦。幾個人肯甘心情願承受?再苦的日子也咬緊牙根度過,不怨天、不尤人,這就好了。每天懺除業障,斷惡修善,積功累德,可以把我們這一生苦難的環境轉過來。


你懂得這個道理,真能轉。佛法裡頭常說「佛氏門中,有求必應」,就是說這樁事情。我們有苦有難,到佛門裡面來求方法,真有,不是迷信。迷信,跟佛菩薩磕頭、燒香供養,佛菩薩保佑你,那是迷信,那不是真的。佛菩薩怎麼保佑你?經典上講的道理、講的方法,你能夠都看懂、都聽明白,你覺悟了,你就能回頭,回頭是岸!


我們貧窮,貧窮是什麼?過去生中沒有修財布施,這一生物質方面非常缺乏,這很苦!怎樣能把我這個貧窮轉過來,讓我物質生活能改善?布施。貧窮拿什麼布施?章嘉大師教給我的,他說你就從一毛、一塊開始布施,要常常存布施的心,這心不能斷。力量,有就幹,遇到緣的時候,要真正生歡喜心去布施。這學會了,沒想到真的愈施愈多。愈多愈施,不要去留。經上講「積財喪道」,不能積財,有多少就施多少。可是你一定知道,施完之後,後頭又會來,來的比前面多,好像加利息。一定要幫助有需要的人,歡歡喜喜去幫助他們。老師教我學這三種布施,果報真得到,財用不缺乏。這個章嘉大師教我的,我真學到了,真得受用,可以給大家做證明。


「永離身心惱,受樂常無閒」,只有極樂世界有。我們地球上要做到這個境界,要靠我們大家統統覺悟,一起努力,總得若干年之後才能穩定下來。淨宗,東晉慧遠大師,在廬山建立第一個念佛堂,東林念佛堂,所依據的經典就是一部《無量壽經》。那個時候《觀經》、《彌陀經》都沒有翻譯,所以淨宗依據的就是一部《無量壽經》。集合志同道合一百二十三個人,大家聚集在一起共修,統統往生,盛況空前,中國淨土宗從這兒開始。所以佛法在中國,這兩千年來,各宗各派成就的人估計應該不少於三千人。修淨土往生的,人就太多了,最保守的估計不會少過十萬人。中國變成佛教第二故鄉,印度已經沒有了,佛法在中國。我們看到前面人有這樣輝煌的成就,所以應該要努力,我們真正在這一生當中往生。


求往生的好辦法就是這一部《往生論》,天親菩薩提供我們,就是他所修學的方法,五念門。禮拜、稱讚、發願,這都是屬於行門。第四個觀察,觀察屬於解門。研究經論,多聽講解,到自己能講,要歡喜講給別人聽,為什麼?教學相長。我們不是上上根人,中下根性的人,求智慧都在經教,用真誠心、恭敬心去求。印光大師講,「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」,沒有誠敬心,你聽不懂,再好的老師都不起作用。


所以禮拜、稱讚,稱讚就是念佛。《無量壽經》上所說的,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,一個方向、一個目標,一心專念阿彌陀佛,這就是稱讚。作願,就是發菩提心,真正相信、真正願意求生淨土,把往生淨土定作我這一生當中第一樁大事,其餘都是小事,我決定在這一生當中求往生,你就有把握決定得生。最後是迴向,所有一切功德迴向求生淨土,迴向給一切眾生,迴向給無上菩提,決定不享受人天之樂,這點很重要!如果貪圖享受人天樂事,很快就墮落了,這個要有高度的警覺心。道場,小道場就好,不要搞太大。印光大師說的,出家共修的人數不要超過二十個人,為什麼?小道場容易經營,不要操心。寺廟的經濟來源,勤修法布施,問題就能解決。道場對社會、對大眾法布施,是學校,每天講經教學,這個好!每一個寺院都上課,佛教就興旺起來了。所以出家人一定要學講經,講經不難,求三寶加持。


(本篇節錄自2012.6.16《極樂世界二十九種莊嚴》第4集)



 


祈願見聞者  咸發菩提心  念佛生極樂  還來度有情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菩提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