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7世紀,一位大唐僧人踏上了絲綢之路,他要前往遙遠的西方尋求佛法,大漠雪山他命懸一線,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,懷著堅定的信念,他終於抵達心中的聖地,19年時間,110個國家,5萬里行程,在異國的土地上他被奉為“先知”,在佛陀的故鄉他成為智慧的化身,因為他的緣故大唐的聲譽遠播萬里,就連他腳上的麻鞋也被信徒供為聖物,然而他放棄了一切榮耀依然返歸故土,他翻譯的佛經達到了471335卷,這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成就,他離世的時候,大唐皇帝悲痛不已,百萬人哭送。 

 

  幾百年之後,歷史逐漸變成了傳奇,傳奇慢慢的變成了神話,一隻神通廣大的猴子帶著一頭豬和一匹馬,保護著斯文懦弱的師父去西天取經,經過幾百年的藝術加工,這個叫孫悟空的徒弟成為故事的核心,而師父唐僧已經面目全非。在《西遊記》成為文學經典的同時,人們漸漸淡忘了唐僧的本名~~~《玄奘》,真實的玄奘越走越遠,只剩下一個輪廓模糊的背影。 

 

  《大唐西域記》由玄奘本人口述,弟子辯機筆錄而成,詳盡的記述了他19年西行的歷程,《三藏法師傳》由玄奘的弟子慧立和彥倧撰寫,真實的講述了玄奘的一生。在一千三百年後,讓我們根據這兩本著作,穿越時間的迷霧,從神話回到真實,從唐僧回到玄奘。

 

 

鎮國之典  人天大寶
     ──
玄奘大師譯大般若經  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淨 照

法師又云:「玄奘一生以來所修福慧,准斯相貌,欲似功不唐捐,信如佛教因果並不虛也。」(《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》)
   

佛經,由梵文譯為漢文,史上兩大譯場的主持者──
   鳩摩羅什與玄奘大師,都是有修有證,通儒能文,極一時之選的譯經三藏法師。玄奘大師梵行高遠,家傳儒學佛法,梵漢文學無不精通。六十五(三)歲示寂時,唐高宗痛哭說:「朕失國寶矣。」
   

中土重視《般若》,前代雖然也有翻譯,但不夠周詳完備,眾人於是啟請玄奘大師再譯一次。然而《般若經》部頭大,在京師長安事務繁多,玄奘大師深感人命無常,唯恐難以完成,於是請求唐高宗,能到僻靜的玉華寺翻譯,唐高宗允准。顯慶四年冬天十月,玄奘大師從長安出發往玉華寺,以及翻經大德及眾弟子等一同前去。玄奘大師在玉華寺,譯經達到巔峰,《大般若經》譯完不久就圓寂了。

   

譯前夜夢警誡

   

唐高宗顯慶五年春天正月初一,玄奘大師開始翻譯《大般若經》,此經梵本總共有二十萬頌,經文既然如此博大精深,所以學習的弟子們每每請求刪減省略。玄奘大師打算要順從大眾的意思,像鳩摩羅什大師所翻譯的《摩訶般若波羅蜜經》,除去繁瑣沉重的部分。
   

玄奘大師起了這樣的念頭後,晚上就夢到極為恐怖,令人畏懼的事,來警告勸誡他。有時看到踩在危險萬分的地方,有時看到猛獸抓人,直到汗流浹背,恐懼顫抖,才得以脫離夢境。大師醒來後非常驚訝害怕,向大眾說,還是依照原來的整部經都翻譯。這天晚上,就看見諸佛菩薩眉間放光,照耀在自己的身上,心裡覺得怡悅舒暢。大師又看到自己手拿著花燈供養諸佛,有時登上講席為大眾說法,有很多人圍繞著,讚嘆恭敬。有時夢見有人供養新鮮水果,醒來後覺得歡喜慶幸。大師不敢再刪減《大般若經》,完全和梵本相同。

   

譯時撥雲見日

   

釋迦牟尼佛在四個地方說《大般若經》:一、王舍城的靈鷲山;二、給孤獨園;三、他化自在天王宮;四、王舍城竹林精舍。共有十六會,合為一部《大般若經》。
   

玄奘大師在西域得到三本,翻譯時懷疑經文有錯謬的地方,就比較三本以確定,誠懇周到地檢查校對,審慎從事的心,自古以來無人可比。有時文意不順,意旨深奧,內心遲疑不決,這時就會感覺到有奇妙的意境,好似有人在傳授給他明確的決定,心情立即豁然開朗,如撥雲見日。玄奘大師說:「我能領悟到的,那裡是自己淺薄的心思所能通達?都是諸佛菩薩冥冥之中加被的。」
   

玄奘大師說:「現在正在翻譯〈嚴淨佛土品〉,諸菩薩等必定有所供養。諸位法師看到後,相信有這些事嗎?」當時大殿外側,種有雙柰樹,在不是開花的時節竟數度開花,一年之中開了六次,光鮮茂盛,紅白相間,非常可愛。當時大眾都議論,說是《般若》再度闡揚的祥瑞。一年之中,花開六次,表顯「六到彼岸」,是菩薩的六波羅蜜多。


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:
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

(玄奘大師譯經,遲疑不決時,像有人為他明確決定,有撥雲見日之感。)

   

深恐無常到來

   

玄奘師正譯《大般若經》時,常會急切地憂慮無常的到來,告訴僧眾說:「我今年六十五歲了,一定會命終在玉華寺,《大般若經》很大一部,我擔心譯不完,希望每個人都能努力勤奮,不要怕辛苦。」
   

到了唐高宗龍朔三年,十月二十三日冬天,終於大功告成,合起來有六百卷,稱為《大般若經》。玄奘大師合掌歡喜,告訴徒弟們:「此經在漢地有法緣,我能來玉華寺,是此經的力量所致。以前在京師長安,眾緣糾纏,應接不暇,那有心力了結此事?現在能夠完成翻譯工作,都是諸佛菩薩在冥冥之中加被,龍天擁戴佑護,此乃『鎮國之典,人天大寶』,各位應當踊躍歡喜慶賀。」

   

譯完絕筆告別

   

玄奘大師譯完《大般若經》後,自覺身心體力嚴重衰弱,知道無常將至了,告訴弟子們:「我來玉華寺,本來是為了翻譯《大般若經》,現在譯經的工作既然結束,我的生命也將走到盡頭了。我過世後,一切從儉節省,可以用草蓆包裹運送,選擇山澗僻靜的地方安放,不要靠近佛寺,不清淨的身體應該要退避遠離。」
   

唐高宗麟德元年,正月初一,翻經大德及玉華寺大眾,懇切啟請玄奘大師翻譯《大寶積經》。玄奘大師看大家用心專一懇切,短短的翻譯了幾行後,就收起梵文經本,停筆不翻了,對大家說:「這部經的部帙和《大般若經》相同,我估量自己的精神氣力,不能再承辦這件事了,貧僧的死期已到,看來不會太遙遠了。現在想去鳳凰谷、珊瑚谷、蘭芝谷等處,向萬佛禮拜告別。」
   

玄奘大師和弟子一同出門,玉華寺的僧眾見了,無不潸然淚下。玄奘大師禮拜完畢,回到玉華寺,專心精進修行道業,從此絕筆,不再翻譯。《大寶積經》後來由武則天時的南天竺高僧菩提留志,歷經八年譯成。

   

因果並不唐捐

   

玄奘大師說:「我一生所修的福德智慧,看這個相貌,想來應當是功不唐捐,誠如佛所說的,因果真實並非虛幻。」要門下四哲之一的嘉尚法師,詳盡記錄所翻譯的經論,合計七十四部,總共一千三百三十八卷。(見《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》)
   

玄奘大師翻譯《大般若經》時,感得雙柰樹一年中「花開六度」,連花草樹木的無情物,都來擁護這個譯經法會,顯示玄奘大師譯經的莊嚴殊勝,而《大般若經》也的確是鎮國之典,人天大寶。


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此主題相關圖片如下:
圖片點擊可在新視窗打開檢視

 (玉華寺,唐太宗的避暑離宮,在今陜西銅川市,玄奘大師在此譯成六百卷的《大般若經》。」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玄奘大師 大般若經 般若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菩提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